随着消费意识的改变,消费者对汽车要求也越来越高,安全更是其中的重点。相比车型的安全配置宣传,碰撞测试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参考。
随着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-IASI开展测评,正面25%偏置碰撞成为关注焦点。根据C-IASI官方目前已公布的所有车型测评结果显示,正面25%偏置碰撞优秀率仅为49%。从逐年趋势来看,此测评项目优秀率已有显著提升。但是,对于普通人来说,正面25%偏置碰撞这个高难度项目到底有什么意义?
一、 占比高达24.4%,小偏置碰撞难被忽略
在C-IASI之前,国内碰撞测试中并没有正面25%偏置碰撞。
根据国家道路交通部门统计,我国88%的道路并未设置隔离带,这大大增加了车辆对向行驶时,车头一侧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,也就是正面25%偏置碰撞。
在4586起乘用车事故案例中,正面碰撞事故占比高达59%,其中正面25%偏置碰撞占比24.4%,是总事故数量的14%。
由于此类事故发生概率高、死伤率高,C-IASI将其纳入测评规程。
二、 角度刁钻难度大,第一批测试成绩普遍不好
正面25%偏置本身也是难于普通的正面碰撞。如果说正面100%碰撞有纵梁、吸能溃缩区充当保护壳,那么正面25%偏置碰撞就是丢弃保护壳,直面撞击。
测试中,汽车会以64km/h的速度、25%的重叠率撞击一个1.5米高的刚性壁障。由于与壁障接触面积小,因此车辆缓冲和吸能的部位也小,而且还会避开前防撞梁总成、机舱纵梁等承力部件。碰撞时所产生的能量,几乎是不受阻拦地直接传向乘员舱,这就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由于此前进行过相关测评,在2019年参与测试的 27款车型中,仅有12款车型在正面25%偏置碰撞中获得优秀评价,优秀率仅为45%。
在C-IASI公开测评的3年后,参与测试的车型表现如何呢?
三、成绩普遍向好,汉EV零缺陷脱颖而出
6月9日,C-IASI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测评成绩,在2020年的23款车型中,正面25%
偏置碰撞中获得优秀的车型占19款,优秀率达到82.6%。
在最新一批测评中,比亚迪汉EV成为了目前测评中成绩最好的新能源轿车。
根据官方视频可见,汉EV在正面25%偏置碰撞后,A柱未发生明显形变,下部侵入量较小,车内乘员生存空间得以保障,避免了来自车身结构的挤压伤害。
从车内视频来看,碰撞发生瞬间,比亚迪汉EV驾驶员头部安全气囊、前后排侧气囊都及时有效展开,避免了假人头部等身体部位与车身相撞,假人伤害得到有效降低。此外,比亚迪汉EV的高压电驱系统也保持了完整性,没有出现漏液、起火冒烟等情况。
因此,从车辆结构、乘员舱侵入量、假人伤害以及约束系统的成绩来看,比亚迪汉都获得了优秀评价。
四、提升25%偏置碰撞安全性,各大车企有奇招
如何解决正面25%偏置碰撞这个难题?目前,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策略,有的车型以加强车身强度为主,有的车型则改善车身结构,避免硬刚。
从此次成绩突出的比亚迪汉EV来看,比亚迪汉主要采取了两种策略,其一,比亚迪汉前舱采用三段吸能设计,碰撞产生的能量经过前舱的充分吸收后层层递减,以降低乘员在碰撞中所受到的伤害;其二,在关键部位进行加强(比如A、B、C柱等处),保障乘员舱完整性。根据官方资料可知,比亚迪汉在车身中的43处使用了抗拉强度超过1300MPa的热成型钢。
比亚迪汉EV标配11个安全气囊,包括驾驶员头部气囊、膝部气囊、前后排侧气帘等。碰撞后,气囊、气帘均及时展开,有效承载了假人头部、颈部等部位因碰撞产生的作用力。此外,比亚迪汉的安全带约束到位,有效限制了假人的惯性运动,减轻了碰撞产生的作用力,这也是比亚迪汉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原因。
正面25%偏置碰撞虽然很难,但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难倒谁,该测评的增设来源于对真实交通事故数据的考量,以求促进车企进一步提升汽车安全性能。C-IASI开展测评3年后,车企不仅破题解决了正面25%偏置碰撞这一难题,实现了成绩的普遍提升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,更出现了比亚迪汉EV这样安全性突出的典范车型,这对于国内的汽车产业和消费者来说,无疑是一件幸事。
几日前,曝光了一份“【一汽丰田】员工购车适用性车型及价格表”,表中包含亚洲龙、卡罗拉、奕泽、荣放、亚洲狮、凌放等在售车型。今日,有媒体发布了更加详细的内部购车优惠价格表,除了一汽丰田外,还包括一汽-大众、一汽红旗、一汽-奥迪/进口、一汽奔腾等多个品牌,且不同品牌优惠幅度不同,但普遍达到7-8折的优惠力度。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